湖上榜舟归薄暮,斜阳红入寺家楼。的解释

小星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湖上榜舟归薄暮

宋·晏几道

湖上榜舟归薄暮,斜阳红入寺家楼。

汀洲采白苹花瘦,渡口逢人柳色秋。

何处相思明月楼?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生于官宦世家,早年生活优裕,但仕途不顺,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工于言情,其词作情感真挚,婉约动人,多描写爱情生活,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相思离别之情,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傍晚时分,我乘着小舟在湖面上缓缓而归,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进了寺庙旁的人家楼上,在长满白苹的水中小洲上采摘,发现花儿都已消瘦,渡口边遇见行人,柳枝摇曳,透露出浓浓的秋意,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又涌上心头,不知那明月照耀下的楼阁里,是否也有人正在思念着我?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傍晚时分湖上的景色,以及词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上片“湖上榜舟归薄暮,斜阳红入寺家楼”描绘了归舟晚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下片“汀洲采白苹花瘦,渡口逢人柳色秋”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引出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词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内心的相思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上片“湖上榜舟归薄暮,斜阳红入寺家楼”两句,以“薄暮”和“斜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下文的相思之情做了铺垫,下片“汀洲采白苹花瘦,渡口逢人柳色秋”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相思之情,结尾一句“何处相思明月楼?”以问句的形式,将词人的相思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仕途不顺、家境中落之后,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作,在词中,他通过描绘傍晚时分湖上的景色和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情,这种情感在晏几道的词作中并不罕见,他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相思离别之情,展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哀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