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六科亲策士,事业功名何壮伟。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壮伟志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先朝六科亲策士,事业功名何壮伟。

金榜题名耀祖宗,青云直上步天墀。

胸怀经纬安社稷,笔墨飞扬动乾坤。

莫道书生无壮志,功名利禄尽归心。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贬戍云南永昌卫,终世不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戍所,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著述甚丰,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民俗、植物动物等,被后人誉为“明代文化第一人”。

译文

在先朝科举考试中,六科的策士们亲自应试,

他们的事业和功名是多么地壮丽宏伟。

金榜题名,荣耀了祖宗,

青云直上,步入了朝廷的天阶。

他们胸怀治国安邦的经纬之才,

笔墨飞扬,能够撼动乾坤。

不要说书生没有壮志豪情,

功名利禄,他们都已尽心追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进而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价值的壮丽景象,诗中“先朝六科亲策士”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士子们亲自应试的情景;“事业功名何壮伟”则是对他们取得功名后,事业成就的赞美,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士子们金榜题名、青云直上、胸怀经纬、笔墨飞扬的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壮志豪情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以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们追求功名、实现抱负的壮丽画卷,诗人通过对科举考试、金榜题名、青云直上、胸怀经纬等场景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士子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诗人也通过“莫道书生无壮志,功名利禄尽归心”的诗句,表达了对书生壮志豪情的肯定,以及对他们追求功名利禄的理解和支持,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自身的科举经历和仕途坎坷有关,杨慎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早年科举及第,曾任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戍云南,在滇南三十年的贬谪生涯中,他博览群书,著述甚丰,对科举制度和士子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贬谪期间,对科举制度下士子们追求功名、实现抱负的壮丽景象的回顾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书生壮志豪情的肯定和对科举制度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