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家
唐·郑谷
红树青林带暮烟,并桥常有卖鱼船。
乱来湖上无行路,水鸟衔花处处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著名的诗人,与许棠、张乔等并称“芳林十哲”,他的诗风清新通俗,多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尤其擅长五律,在当时颇有声望,被尊为“一代文宗”。《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红树与青林在傍晚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桥边常常停靠着卖鱼的船只,战乱时期湖面上已没有了往日的通行之路,只有水鸟衔着落花,处处显得惹人怜爱。
释义
首句“红树青林带暮烟”描绘了傍晚时分,树林被晚霞和烟雾笼罩的美丽景象;次句“并桥常有卖鱼船”则点出了渔家生活的场景,桥边常有卖鱼的船只,展现了渔村的繁忙与宁静交织的生活画面,后两句“乱来湖上无行路,水鸟衔花处处怜”则通过战乱后湖面无路的描述,以及水鸟衔花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造成的破坏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首联以红树青林、暮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则通过卖鱼船的描写,展现了渔家生活的日常与和谐,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战乱后湖面无路的描述,以及水鸟衔花的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谴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郑谷身处乱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他通过描绘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战乱后湖面无路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谴责,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