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身闲无所为,心恻闻此辞。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畦。
殷勤为稼穑,努力在春时。
千门未报甘泉火,万耦方观渭上耕。
吾闻昔有国,耕者让畔畔,力者负于途。
愿得均平此,无令天有偏。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千门未报甘泉火,万耦方观渭上耕”实际上在韦应物的作品中并未完整连续出现,但为贴合您的要求,此处以“观田家”一诗为基础进行创作与解析,并适当融入关键词的意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反映民生疾苦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针对含有关键词意境的部分进行翻译)
千家万户尚未报答皇恩浩荡(此处以“甘泉火”象征皇恩),而万千农夫正忙着在渭河之畔耕作。
释义
“千门未报甘泉火”意指广大农民虽然受到朝廷的恩泽,但尚未能充分报答;“万耦方观渭上耕”则描绘了渭河两岸农民热火朝天、辛勤耕作的景象,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与活力。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田家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春耕的艰辛与勤劳,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千门未报甘泉火,万耦方观渭上耕”一句,既体现了农民对朝廷恩泽的感激之情,又揭示了农民在辛勤耕耘中尚未得到应有回报的现实,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对农民的艰辛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韦应物深感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观田家》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田家春耕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