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夜独酌

唐·李群玉

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

独坐幽篁听夜雨,心随明月到潇湘。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年间,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诗名远播,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每当云朵遇见美好的月亮时,都仿佛自觉避开,不敢与之争辉;而我借酒消愁,那闲愁就像被征服的敌军一样,被我的酒意所压制,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聆听着夜雨的声音,心绪却随着明亮的月光,飘向了遥远的潇湘之地。

释义

首句“云逢佳月每避舍”以云和月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皎洁与明亮,使得云朵都自愧不如,纷纷避让,次句“酒压闲愁如受降”则通过借酒消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烦恼的无奈与超脱,后两句“独坐幽篁听夜雨,心随明月到潇湘”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以及他心绪的飘远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云与月的对比、酒与愁的较量,以及诗人独处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以云月的对比开篇,既形象又生动,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次句则通过借酒消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烦恼的无奈与超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以及他心绪的飘远与自由,使得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面对着皎洁的月光和淅淅沥沥的夜雨,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与思绪,他借酒消愁,却发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烦恼与忧愁,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描绘云与月的对比、酒与愁的较量以及自己独处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中烦恼的无奈与超脱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诗人生活与情感的窗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