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更动闲游兴,十月吴中未苦寒。的解释

小星116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夕阳更动闲游兴,十月吴中未苦寒”的诗出自清代诗人赵翼的《吴门冬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吴门冬日》

清·赵翼

夕阳更动闲游兴,十月吴中未苦寒。

水国人家多傍柳,山城巷陌半临山。

渔舟唱晚归帆远,牧笛吹寒落日残。

此地风光长入画,何须更问小桃源。

作者简介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今江苏省常州市),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道,嘉庆十五年辞官南归,定居于南京,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性灵派三大家”,论诗主“独创”,反对摹拟,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译文

夕阳的美景更加触动了我的闲游之兴,十月的吴中地区还未感受到严寒,水乡的人家大多依傍着柳树而建,山城的小巷有一半都临靠着山峦,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歌儿归帆远去,牧笛在寒冷的空气中吹奏,落日余晖渐渐消散,这里的风光如画般美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小桃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吴中地区冬日的美丽景色和悠闲生活,诗人通过夕阳、水乡、山城、渔舟、牧笛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吴中冬景的喜爱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中冬日的美丽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夕阳更动闲游兴,十月吴中未苦寒”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表达了诗人的闲游之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水乡、山城、渔舟、牧笛等,进一步展现了吴中冬日的美丽和宁静,尾联“此地风光长入画,何须更问小桃源”则表达了诗人对吴中风光的赞美和留恋,认为这里的美景已经足够让人陶醉,无需再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小桃源。

创作背景

赵翼在乾隆年间曾任官职,后辞官南归,定居南京,他晚年游历四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吴中地区时,被当地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生活的悠闲和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