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相与无平素,曾忝戎州刺史来。的释义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附:酬张少府别句(非正史记载,但流传较广)

不应相与无平素,曾忝戎州刺史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信奉佛教,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译文

(正式诗句部分)

晚年只喜欢安静的环境,对尘世间的事情都不再关心。

自认为没有高明的谋略,只知道返回山林隐居。

松林中风吹过,解开衣带乘凉,山中月光映照,悠然自得弹琴。

你问我穷困通达的道理,我只听水边深处渔翁的歌声。

(附句部分,非正史记载,为后人附会)

我们之间不应该没有平日的交情,我曾经有幸担任过戎州刺史一职来到这里。

释义

此诗写诗人晚年的隐逸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附句“不应相与无平素,曾忝戎州刺史来”则表达了诗人与张少府之间虽非深交,但因曾任戎州刺史一职而有所交集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生活的写照,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清幽和诗人心境的淡泊,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诗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衬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附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人与张少府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整首诗更加完整和生动。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仕途不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而附句“不应相与无平素,曾忝戎州刺史来”则可能是诗人在与张少府交往过程中,回忆起自己曾任戎州刺史的经历,从而引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需要注意的是,附句并非正史记载的原诗内容,而是后人根据流传的故事或传说附会上去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