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清·黄景仁
自怜报国无他技,又领兰台四库书。
病里不知春早晚,归来但见柳扶疏。
空庭日暮鸟相语,满地落花风自徐。
壮志未酬身先老,长吟诗句叹唏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1749年—1783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三十五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自己可怜没有什么报效国家的技能,却又被任命去管理兰台(指清朝的翰林院)和四库全书,在病中不知道春天是早是晚,回来时只见柳树已经枝叶繁茂,空旷的庭院中日暮时分鸟儿在相互交谈,满地的落花随风轻轻飘动,壮志未酬人却已经老去,只能长吟诗句感叹命运的不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感慨,首句“自怜报国无他技”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无奈和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特殊的才能来报效国家,次句“又领兰台四库书”则进一步说明,尽管被任命管理重要的书籍,但自己并无实际作为,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和对外界变化的迟钝,以及归来后所见到的春日景象,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诗人的个人境遇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感慨,诗中“自怜报国无他技”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无助,而“又领兰台四库书”则进一步突出了这种无奈和自责,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和对外界变化的迟钝,以及归来后所见到的春日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未酬和年华老去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感慨,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虽然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在病中,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黄景仁个人的遭遇和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