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唐·黄庭坚
万里相看一病身,
各为前度各沾巾。
我亦只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离声。
君行万里过江楼,
我亦岷山有归处。
约君同载泝三巴,
共看朝云暮雨图。
(注:原诗中“我亦岷山有归处,约君同载泝三巴”并非连续两句,但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组合在一起讨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针对“我亦岷山有归处,约君同载泝三巴”两句)
我也有一个归宿在岷山那边,约定你一同乘船逆流而上穿越三巴之地,共同欣赏那朝云暮雨的美丽景色。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岷山,作为诗人的归处,象征着心灵的归宿;而“约君同载泝三巴”则展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经历艰难险阻,共享人生美景的愿望。
赏析
这两句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岷山为归处,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寓含了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而“约君同载泝三巴”则是对友情的深情呼唤,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与友人元明分别时所作,当时,黄庭坚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黔南(今贵州一带),而元明则即将远行,在分别之际,诗人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中“我亦岷山有归处,约君同载泝三巴”两句,既是对自己归宿的描绘,也是对与友人未来相聚的期待和承诺,在逆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