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夜感
唐·李中
经旬莫恨无来客,交旧疏如欲旦星。
风叶落残惊梦蝶,霜枝留醉伴吟莺。
夜长灯影寒随砌,月照书窗冷似冰。
谁念孤舟天涯外,秋光凝望思冥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阳宰,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旅途之感,李中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虽然数量不多,但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译文
连续多日不要怨恨没有客人来访,老朋友疏远得就像黎明前的星星一样稀少,风吹落叶惊扰了梦中的蝴蝶,霜打的枝头留下醉意陪伴着吟诗的黄莺,夜晚漫长,灯影随着台阶的寒意摇曳,月光照在书窗上冷得像冰一样,谁还会想起我这漂泊在天涯之外的孤舟之人,独自凝望着秋光,思绪茫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客居他乡、朋友疏远的孤独生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首联直接点出主题,即诗人长时间没有客人来访,老朋友也疏远得如同黎明前的星星一样稀少,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颈联则通过夜晚的寒冷与灯影的摇曳,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客中夜感”为题,通过描绘诗人客居他乡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首联直接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进一步渲染得淋漓尽致,颈联则通过夜晚的寒冷与灯影的摇曳,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李中的个人经历有关,他身处晚唐至五代初期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可能因战乱而被迫离开家乡,客居他乡,在异乡的生活中,他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加深,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