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食苹时犹命侣,鹤冲霄後尚思归。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晕碧棱。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间白露为谁凝。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幽梦无人省。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回处,银灯一曲太清歌,都付与凄凉。

(附加句)

鹿食苹时犹命侣,鹤冲霄後尚思归。

林泉深处无拘束,天地之间得自由。

(注:“鹿食苹时犹命侣,鹤冲霄後尚思归”这两句并非林逋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作为附加内容融入,并围绕其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应为林逋的误写,实际应为林逋,即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法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法家,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译文

(对于原诗部分进行译文解析,附加句作为意境补充)

原诗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明媚妍丽,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附加句译文:鹿儿在食用苹草时还呼唤着同伴,鹤儿直冲云霄后仍然思念着归巢,在林泉深处没有世俗的拘束,天地间得以自由翱翔。

释义

原诗通过写梅花的高洁、幽雅、香韵,表达诗人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品格志趣,附加句则进一步以鹿、鹤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赏析

林逋的《山园小梅》是咏梅诗中的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是脍炙人口,诗人通过对梅花形态、香气、姿态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幽雅和坚韧不拔的品格,诗人也借梅花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品格志趣,附加句“鹿食苹时犹命侣,鹤冲霄後尚思归”则以鹿、鹤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林逋一生未娶妻生子,过着清苦隐居的生活,他常常驾着小舟在西湖上漫游,与僧侣、诗友交往密切,他的《山园小梅》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