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其二
吾家南竹舍,旁此北松窗。
晚节偏宜静,寒声正可双。
风来成韵远,云卧得枝长。
正如少陵入严幕,本自不用尚书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其二译文:
我家南边的竹舍旁,紧挨着北边的松窗。
竹子晚节更加适宜静观,寒风中的声音正可成双。
风吹竹叶发出悠远的韵声,云卧竹间更显枝条修长。
正如我杜甫进入严武幕府,本来就不是为了做尚书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正如少陵入严幕,本自不用尚书郎”一句,借用了自己的经历,表明自己进入严武幕府并非为了官职,而是出于志同道合,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特性,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生长环境、形态、声音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竹子的高洁、坚韧和清幽的特点,诗人也借竹言志,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淡泊名利的态度。“正如少陵入严幕,本自不用尚书郎”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志向和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严武幕府任职期间所作,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也是他的上司,杜甫在严武幕府中虽然得到了官职和待遇,但他并不看重这些,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人生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和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淡泊名利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和人生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