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韦应物
二十中郎未得迁,空余新赐紫青绶。
毵毵华发映朱绂,同舍半已排云翔。
早年从事拂书尘,晚岁初为奉礼郎。
名姓已传新进士,子孙犹是旧诸生。
关中昨夜烽烟起,河塞今朝战鼓惊。
君向泾州去,孤城傍井陉。
寒云暗半空,积雪阻山行。
远望当归处,徒然泪沾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二十岁的中郎官尚未升迁,只留下新赐的紫色和青色官绶,稀疏的白发映衬着红色的官服,同僚中已有一半人高升远飞,早年从事文书工作,晚年才担任奉礼郎,名字已经传遍了新进士之间,子孙仍然是旧时的读书人,关中昨夜烽火连天,河塞今朝战鼓轰鸣,你向泾州出发,那座孤城靠近井陉,寒冷的云朵遮蔽了半边天空,积雪阻挡了山间的道路,远远地望着应当归去的地方,只能徒然泪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送别友人张参明经前往泾州觐省而作,诗中描述了张参虽年岁已高、官职未显,但仍需远行觐省的无奈与艰辛,通过对比同僚的升迁与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感慨,以战乱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白发与官服,以及同僚的升迁对比,巧妙地传达了友人的无奈与失落,诗中的“寒云暗半空,积雪阻山行”等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氛围,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在结尾处以“远望当归处,徒然泪沾缨”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也深化了全诗的情感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应物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感慨,诗人还通过对比与景物描写等手法,深化了全诗的情感主题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