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知心人渐少,眼前败意事常多。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朝代:清代

作者:金圣叹

海内知心人渐少,

眼前败意事常多。

只应闭户读书史,

免得闲言费琢磨。

作者简介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唱经子、钝庵老人、三侗赘人,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因评注《水浒传》、《西厢记》等名著而名噪一时,他提倡“真诗精神”,强调文学作品要表达真实情感,晚年因“哭庙案”而被杀,其著作多被禁毁。

译文

在这世间,能够理解我、与我心灵相通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眼前所见的令人沮丧、不如意的事情却常常很多。

或许我应该关起门来专心读书、研究历史,

以免被那些无谓的闲言碎语所困扰,白白耗费心神去琢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首句“海内知心人渐少”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叹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能够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越来越少,次句“眼前败意事常多”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即眼前总是充满了令人沮丧、不如意的事情,使得生活充满了挫败感,后两句“只应闭户读书史,免得闲言费琢磨”则是诗人对现状的一种无奈应对,他选择关起门来专心读书、研究历史,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扰,避免被那些无谓的闲言碎语所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后两句则以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既体现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多变。

创作背景

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人心浮动,他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批评家,虽然有着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感到知音难觅、孤独无助,他也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深感不满和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