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场酒贵赊不得,且解布囊寻弊袍。的解释

小编86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村夜》,全诗原文如下:

村夜

唐·杜甫

棘篱茅屋傍村居,自织氆氇作袄裾。

村场酒贵赊不得,且解布囊寻弊袍。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荆棘篱笆和茅草屋紧紧傍着村庄,我自己织的氆氇(一种藏族手工织物)做成了衣服和裤子,村里的酒馆里酒价昂贵,我赊不起酒喝,只好解开布袋,找出那件破旧的袍子来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乡村生活的简朴与清贫,首句“棘篱茅屋傍村居”点明了诗人居住的简陋环境,用棘篱和茅屋来形容,突出了其朴素与乡村特色,次句“自织氆氇作袄裾”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自己织造衣物,体现了其勤劳与节俭,后两句“村场酒贵赊不得,且解布囊寻弊袍”则通过诗人因酒价昂贵而无法赊酒,只能找出旧袍来穿的情节,深刻反映了诗人生活的拮据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杜甫在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通过“棘篱茅屋”、“自织氆氇”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环境;而“村场酒贵赊不得,且解布囊寻弊袍”则通过对比与转折,突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顿不堪,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简朴与清贫,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村夜》这首诗不仅是对杜甫晚年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生动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厚情感与高尚品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