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军中罢战壮士闲,细草平郊恣驰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
唐·高适
道路本无限,青冥但自迷。
逢人赏春色,何处非西溪。
军中罢战壮士闲,细草平郊恣驰逐。
高亭对酒望青天,追欢逐乐正当年。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等合称“边塞四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道路本来就没有尽头,青天高远令人迷惘,遇到人们都在欣赏春色,哪里不是美丽的西溪呢?军队中停止了战争,壮士们得以闲暇,在平坦的郊野上,他们可以尽情地骑马驰骋,在高高的亭台上,我们对着美酒仰望青天,正是享受欢乐、追逐乐趣的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与友人李司仓在睢阳东亭宴饮赏景的情景,诗中通过“军中罢战壮士闲”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战事平息的局面,使得壮士们得以享受闲暇时光,而“细草平郊恣驰逐”则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郊野上骑马驰骋的欢乐场景,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早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军中罢战壮士闲”一句,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局面,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而“细草平郊恣驰逐”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壮士们在和平时期得以释放活力、享受生活的场景,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战事较少,高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对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这首诗中,他却以轻松愉悦的笔触描绘了和平时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和平时期,诗人得以暂时放下战争的阴霾,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是高适的一首优秀诗作,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