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端的《宿瓜州》,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宿瓜州
唐·李端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愁应有作,甘旨莫亏贤。
欲祭疑君在,瞻天惜岁迁。
从军昔戍南山边,传烽直照东骆谷。
岸傍草树密,洲外水云宽。
极浦明残雨,孤舟宿暮烟。
客愁何处极,回首望归田。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
译文:
旅途漂泊已行千里之遥,栖身他乡共度百年时光。
穷困愁苦中应有诗作抒发,供奉美食不可亏待贤良。
想要祭奠又疑心你还在世,仰望苍天只叹岁月变迁。
想当年我曾从军戍守南山边,烽火直传照亮了东骆谷的天。
岸边草木茂密,洲外水天宽广无边。
远处河湾尽头残雨映照,暮色中孤舟独宿在云烟。
客居他乡的愁苦哪里才是尽头,回首遥望只盼归隐田园。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的愁苦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从军经历、旅途所见以及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景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回忆自己的从军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结尾处,诗人以“回首望归田”作为情感的归宿,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的深切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端曾从军戍守边疆,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在长期的漂泊和流离中,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逐渐加深,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归隐田园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战争带来的苦难、社会的不公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