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
读书精舍岂轻出,采药名山成远游。
(注:原诗中并无“读书精舍岂轻出,采药名山成远游”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模拟其可能出自同一作者或相似风格的创作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一生贫寒,曾长时间隐居山林,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
在书房精舍中读书怎会轻易外出,为了采集药材,他远赴名山开始了长途旅行。
释义
原诗释义: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得知隐士师傅已入山采药,虽知其在山中,却因云雾弥漫而无法找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隐士高洁人格的敬仰。
附加句释义:强调了隐士不仅沉浸在书本知识中,还身体力行,深入自然,以采药为名,行远游之实,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隐逸文化的魅力,通过“松下问童子”的场景设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新空气和隐士的淡泊名利,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隐士的形象,不仅是一位沉浸在书卷中的学者,更是一位勇于探索自然、实践生活哲学的行者。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选择归隐山林,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贾岛本人也多次科举不第,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及其附加句的创作,很可能是基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亲身体验,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