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祯

细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

秋风飒飒松声起,野径萧萧落叶层。

古殿荒凉人迹少,佛灯明灭暮云凝。

兴亡多少英雄泪,都付寒烟蔓草凝。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他是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神韵派领袖,主盟诗坛数十年,王士祯一生著述甚丰,其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有特色,他提出的神韵说,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数十年之久,影响深远。

译文

在细雨蒙蒙中,我佩戴着壶(古代文人常随身携带酒壶或水壶作为配饰),去寻找那废弃的古寺;夕阳西下时,我下马凭吊那荒凉的陵墓,秋风吹过,松树发出飒飒的声响,野径上落叶萧萧堆积,古旧的殿堂荒凉无人,佛灯在暮云中明灭不定,多少英雄豪杰的兴亡之泪,都化作了寒烟和蔓草中的凝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寻访古迹、凭吊历史的情景,通过细雨、夕阳、废寺、荒陵、秋风、松声、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英雄逝去的感慨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和对英雄豪杰的缅怀,首联“细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直接点题,通过“细雨”和“夕阳”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古寺和荒陵的荒凉景象,通过秋风、松声、落叶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凄凉感,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怀念,将英雄豪杰的泪水化作寒烟和蔓草中的凝露,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士祯在秋日里寻访古迹时所作,他身处清代初年,社会动荡不安,历史沧桑巨变,许多英雄豪杰的辉煌事迹已成往事,诗人通过寻访废寺、吊荒陵等行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豪杰的缅怀,他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凭吊,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警醒。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