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心如泽国春归雁,身是云堂旦过僧。
闲伴野僧栽柏树,共依松月听泉声。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皎然,他生活在唐代中期,约公元720年至约公元798年之间,皎然是一位僧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茶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淡泊明志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后出家为僧,法号皎然,皎然在文学、佛学、茶道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多表现山林隐逸生活和佛教禅理,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我的心就像那春天归来的大雁,飞越泽国,无拘无束;我的身则如同早晨经过云堂的僧人,超脱尘世,闲暇时,我陪伴着山野中的僧人一起栽种柏树,共同依偎在松树和月光下,聆听那清泉的潺潺声。
释义
“心如泽国春归雁”一句,用春天归来的大雁比喻自己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身是云堂旦过僧”一句,则通过早晨经过云堂的僧人形象,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野僧共植柏树、共听泉声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以及他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首句“心如泽国春归雁”以大雁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次句“身是云堂旦过僧”则以僧人为形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诗人的闲适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丽,充满了山林隐逸的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僧人身份和山林隐逸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皎然对佛教禅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热爱山林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在创作这首诗时,皎然可能正身处山林之中,与野僧为伴,共同体验着闲适自在的生活,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