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梅
宋·杨万里
春回九地梅先觉,霜霣千林竹不知。
谁把香雪天外送,晴窗初认月边枝。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自然,他的作品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春天回到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梅花最先感知到了春的气息而绽放,而霜冻虽然摧毁了千林的竹子,但它们却浑然不知,是谁把这天外的香雪(指梅花)送来?我在晴朗的窗前初次认出了月边那枝梅花。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梅花和竹子的不同反应,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梅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最早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并绽放,而竹子则对霜冻的摧毁浑然不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香雪”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香气。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和竹子为题材,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香气,以及它在春天中的独特地位,通过竹子的无知和梅花的敏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早年或中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思考,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感悟和追求,如敏锐地感知时代的变化和抓住机遇等。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