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祸福
宋·刘克庄
福有基兮祸有胎,一朝产祸吁可哀。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莫因福始得祸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诗文创作,诗属江西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愤世嫉俗之意。
作者简介
刘克庄早年因父荫入仕,曾任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参军等职,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但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善于结交,与陆游、辛弃疾等多有交往,他的诗文创作深受江西诗派影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他的作品数量丰富,被誉为“南宋诗坛巨擘”。
译文
福气有它的根基,祸患也有它的起因,一旦祸患产生,真是让人哀叹不已,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口,也不做大而臭的牛后,不要因为一时的福气而招来祸患。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福与祸的关系,强调了祸患的根源和预防措施,首句“福有基兮祸有胎”指出福气和祸患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次句“一朝产祸吁可哀”则表达了祸患一旦产生所带来的悲痛和哀叹;后两句“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莫因福始得祸来”则是对如何避免祸患的劝诫,即宁愿选择小而洁的选择,也不要选择大而可能带来祸患的选择,不要因为一时的福气而放松警惕,招来祸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福祸相依的哲理,作者通过对比和劝诫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祸福无常的感慨和对预防祸患的重视,诗中“福有基兮祸有胎”一句,既是对福祸关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感叹,而“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一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独到见解和坚定立场,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人生祸福无常的感慨和对预防祸患的重视可能更加深刻,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感叹,也表达了对如何避免祸患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背景,以及人们对于人生安全和稳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