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空泰华起突兀,垂天云汉森昭回。全诗是什么?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泰华行

唐·李商隐

插空泰华起突兀,垂天云汉森昭回。

万仞削成通地轴,一峰孤秀入云台。

岚光日夕浮仙气,松籁风前奏乐来。

欲访洞天三十六,心随明月到蓬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泰华山高耸入云,突兀而起,仿佛插入天空之中;天空中垂下的银河璀璨夺目,光芒四射,万仞高峰如同被削成一般,直通地轴,孤峰独秀,高耸入云,直插云台,山间云雾缭绕,仙气浮动,日日夜夜不曾消散;松涛阵阵,随风奏响天籁之音,我想要探访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心随明月一同飞向那遥远的蓬莱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泰华山的雄伟壮丽,以及诗人对仙境的向往,首联“插空泰华起突兀,垂天云汉森昭回”直接点出泰华山的高峻和天空的璀璨,为全诗定下了壮丽的基调,颔联进一步描绘泰华山的险峻和孤秀,突出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颈联则通过描写山间云雾和松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暗示了仙境的存在,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泰华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泰华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还通过描绘山间云雾和松涛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使得全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泰华山和仙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生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他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泰华山的壮丽景色和仙境的美好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和乐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