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从二士饿首阳,千载骨朽犹芬芳。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伯夷叔齐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朔风凛冽,寒气萧萧。

往从二士饿首阳,千载骨朽犹芬芳。

心交不语胜千言,高风亮节照汗青。

(注:原诗中直接提及“往从二士饿首阳,千载骨朽犹芬芳”的完整诗句并非陶渊明某一首诗的原文,但根据题意,我创作了这首融合陶渊明风格的诗来体现这一意境,陶渊明作品中多有表达对古代高洁之士的敬仰,故以此风格创作。)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译文

在山间采摘薇菜,头发散乱在岩石洞穴之间,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我追随伯夷和叔齐的脚步,他们饿死在首阳山,但即使千年之后,他们的骨头腐烂了,仍然散发着高尚的芬芳,心灵之交无需多言,他们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貌,如同明亮的节操,照耀着历史的长河。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高洁之士的敬仰和赞美,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因反对武王伐纣而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诗人以他们为榜样,强调心灵的纯净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即使身体消逝,精神也能永存。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伯夷和叔齐的高风亮节,诗人通过“采薇山阿,散发岩岫”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与伯夷、叔齐的隐逸生活相呼应。“往从二士饿首阳,千载骨朽犹芬芳”一句,不仅表达了对伯夷、叔齐的敬仰,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促使他创作了大量反映隐逸生活和田园风光的作品,此诗的创作,可能是诗人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对古代高洁之士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向往,通过赞美伯夷和叔齐的高尚品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