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卢延让
扶杖欲起辄仆床,去死近如不隔墙。
病躯愁对寒灯影,孤梦愁随夜雨长。
空有故交怜潦倒,更无新友问安康。
此生已觉空遗恨,来世还期续旧章。
作者简介
卢延让,字延之,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晚唐,历经五代十国时期,以诗文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得官,但多任小职,生活清贫,卢延让的诗风清丽脱俗,情感真挚深沉,尤其擅长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扶着拐杖想要起身,却总是跌倒在床上,感觉死亡就像一堵没有阻隔的墙,近在咫尺,病弱的身体无奈地对着寒冷的灯影发愁,孤独的梦境随着漫长的夜雨更加愁苦,虽然还有一些老朋友同情我的落魄,但却没有新的朋友来关心我的健康,此生已经充满了遗憾,只希望来世能够继续未竟的志向和情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病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扶杖欲起辄仆床”直接描绘了诗人病重的身体状况;次句“去死近如不隔墙”则通过比喻,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病躯愁对寒灯影”和“孤梦愁随夜雨长”等意象,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病中的痛苦和无奈,首句“扶杖欲起辄仆床”以动作描写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次句“去死近如不隔墙”则以比喻手法,将死亡比作近在咫尺的墙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后两句则通过“病躯”、“寒灯影”、“孤梦”和“夜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延让在病中所作,当时他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生活清贫,加之身体病弱,使得他深感人生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卢延让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