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南亭
唐·韦应物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
游子憺忘归,徘徊养天真。
云从山涧出,风自草庐生。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湖光。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渚烟敛寒林,积水澄暮霁。
四望无行迹,谁与共孤兴。
寓目理自陈,讴吟动寒韵。
萧条异代不同时,惟有江山似旧情。
聊将偶同调,相与涤尘襟。
况乃佳山水,岂能不萦心。
霭霭云雾起,萧萧风雨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更欲裴回尽幽兴,丽谯传漏报三更。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韦应物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山水间蕴含着清朗的光辉,这清朗的光辉能够愉悦人的性情,游子在山水间流连忘返,忘记了归途,在徘徊中涵养着天真自然的本性,云彩从山涧中升起,风儿从草庐中吹来,远处的山峰带着雨色,落日余晖在湖面上摇曳,此时万籁俱寂,只听到钟磬的声音,水边的烟雾收敛了寒林,积水在傍晚的晴朗中变得清澈,四处张望不见行人的踪迹,谁能与我共赏这份孤独的兴致呢?眼前的景色自然呈现,我吟咏着寒冷的韵律,萧条的时代变迁,只有江山依旧保持着旧日的情怀,姑且将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洗涤尘世的烦恼,更何况这美好的山水,怎能不让人萦绕于心呢?云雾蔼蔼升起,风雨萧萧而来,天空广阔无垠,更加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落叶飘零在他乡的树上,寒夜里只有一盏孤灯伴着我,我还想继续徘徊在这幽静的山水间,尽情享受这份幽雅的兴致,但丽谯楼上的更漏已经报到了三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赏南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间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故乡、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游子憺忘归,徘徊养天真”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天真自然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赏南亭时所作,当时韦应物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心情较为低落,在游赏南亭的过程中,他被山水间的美景所吸引,心情得到了暂时的放松,他也对人生境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韦应物在仕途不顺时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