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白居易
渐近秋清知病减,尽捐世累觉心平。
闲吟秋景外,万事皆空灵。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风清似洛阳城。
此时无一事,谁与共闲情?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关键词“渐近秋清知病减,尽捐世累觉心平”创作了一首假托白居易所作的《秋思》,这两句并非出自白居易现存的确切作品中,而是基于古典诗词风格与意境的虚构创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随着秋天的深入,我感觉到身体逐渐康复,疾病减轻;抛开了世间的烦恼与牵绊,内心变得宁静平和,在悠闲地吟诵秋日的景色时,仿佛世间万物都变得空灵起来,霜后的红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鲜艳,秋风则如同洛阳城中的清风一般清新宜人,在这样的时刻,我无所事事,又有谁能与我共享这份闲适之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时节,因病愈而感到身心舒畅,进而抛却世俗烦恼,达到一种超脱物欲、心境平和的状态,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美景,如霜叶、秋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为背景,通过“病减”与“世累捐”两个关键点,展现了诗人从身体到心灵的双重解脱,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了秋日红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寓意着诗人经历人生磨砺后的成熟与坚韧。“秋风清似洛阳城”则借洛阳城的清风,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宁静生活的珍惜,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白居易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身体欠佳的某个秋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与反思后,内心获得某种程度的解脱与升华时所写,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