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巾闲倚胡床坐,步屧还扶拄杖行。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09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岸巾闲倚胡床坐,步屧还扶拄杖行”的诗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踏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行路人。

青山白鸟俱可识,万井笙歌不记闻。

岸巾闲倚胡床坐,步屧还扶拄杖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译文

东风吹拂着田野小路,惊起了路上的微尘,游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初次感受到春天的快乐,人们趁着闲暇在路边饮酒作乐,麦苗短小还不怕行人的踩踏,青山白鸟都清晰可见,城市的繁华喧嚣却已忘怀,我戴着头巾悠闲地倚靠在胡床上,时而起身,扶着拄杖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人们踏青游玩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岸巾闲倚胡床坐,步屧还扶拄杖行”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在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游人的欢乐、自然的宁静以及自己的闲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特别是“岸巾闲倚胡床坐,步屧还扶拄杖行”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形象,还传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诗词唱和的传统,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通过诗词来交流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苏轼在春日里与弟弟一起踏青游玩的愉悦心情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和子由踏青》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