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初睡起时情未足,闲看槐影上东窗。
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译文
东窗下槐影婆娑,初醒时还有些意兴未尽,于是闲闲地坐下来,在东窗下信笔写起诗来,不知不觉中,笔端流淌出的诗句,竟暗合了陶渊明当年乞食的诗意。
(注:此译文为结合两首诗意综合而成,原诗第二首前两句描述的是午睡初醒的情景,后两句则直接关联到关键词所在的意境。)
释义
“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东窗下闲居时,随意挥洒笔墨,不经意间所写出的诗句,竟然与陶渊明的乞食诗有着相似的意境和情感,这既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也展示了他在闲居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文学创作的随性自然。
赏析
这两句诗以闲适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前贤的追慕,通过“不知弄笔”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创作的随性和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能妙手偶得,而“正和渊明乞食诗”的对比,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整首诗在描绘闲居生活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文学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闲居期间所作,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杨万里在仕途上并未得到重用,因此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闲适的隐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和文学的思考和感悟,这首《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记录了诗人午睡初醒后的闲适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