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凤平生类楚狂,山城迟暮得深藏。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歌凤平生类楚狂,山城迟暮得深藏。

书空咄咄知何意,且食蛤蜊求易忘。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瑰丽奇肆、奔放不羁而著称。

译文

我平生吟咏高歌如同那楚国的狂人接舆,在这山城迟暮之时得以深藏身名。

在纸上书写“咄咄怪事”不知是何用意,姑且吃着蛤蜊以求忘却世间的烦恼。

释义

歌凤平生类楚狂:以楚国狂人接舆自比,接舆曾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来讽刺孔子,龚自珍以此表达自己不拘世俗、狂放不羁的性格。

山城迟暮得深藏:山城,指作者隐居之地;迟暮,指晚年或晚年时光,此句表达了作者在晚年时能够找到一个隐居之地,远离尘嚣的满足。

书空咄咄知何意:书空,指在空中书写;咄咄,表示惊讶或不满的声音,此句暗含对时局的不满和无奈。

且食蛤蜊求易忘:蛤蜊,一种海鲜,此处借指平凡的生活;求易忘,希望借此忘却世间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晚年隐居山城时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首句以楚狂接舆自比,展现了他不拘世俗、狂放不羁的性格;次句则写出了他在山城迟暮之时得以深藏身名的满足,后两句则通过书写“咄咄怪事”和吃蛤蜊来抒发对时局的不满和忘却烦恼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虽曾官至礼部主事,但因直言敢谏而屡遭排挤和打击,晚年时,他选择隐居山城,远离尘嚣和官场斗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也反映了龚自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