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不睡看江月,恐有高人夜叩关。出自哪首诗?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夜有怀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三更不睡看江月,恐有高人夜叩关。

万籁无声心自静,孤灯独影意阑珊。

清风拂面思如水,冷露沾衣梦似烟。

欲问天涯何处是,空余明月照窗前。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深夜三更时分,我仍无眠,独自观赏江上的明月,心中暗自担忧,恐怕有高人会在这样的夜晚来访,轻叩我的禅关,四周万籁俱寂,我的心也随之变得宁静平和,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我,映照出我孤单的身影,思绪渐渐变得阑珊,清风轻轻拂过我的面庞,如同流水般温柔,而冷露则悄悄沾湿了我的衣裳,梦境仿佛被一层薄烟所笼罩,我不禁想问,这天涯海角究竟在何方?除了窗前那轮明亮的月亮,我什么也没有找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观赏江月,内心充满对高人的期待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万籁俱寂的夜晚、孤灯独影的情境,以及清风拂面、冷露沾衣的细腻感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三更不睡看江月”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暗示了他内心的期待与不安,而“恐有高人夜叩关”一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期待与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孤独,以及清风拂面、冷露沾衣的细腻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深夜,独自面对江月时,内心有所感触而创作的,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可能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修行、冥想,而江月则成为了他寄托情感、抒发思绪的绝佳对象,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高人的敬仰与期待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