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阁下闲攲帽,石镜坊前戏坠鞭。的释义

小编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冶城山

唐·韦应物

独寻秋草径,夜宿冶城东。

铜壶阁下闲攲帽,石镜坊前戏坠鞭。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今朝风日好,明发恐难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译文

我独自寻觅着秋草覆盖的小径,夜晚在冶城的东边安顿下来,在铜壶阁下,我悠闲地斜倚着帽子;在石镜坊前,我嬉戏地让马鞭坠落,兴致来时,我追逐着纷飞的落花穿过柳巷;困倦时,我靠着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今天风和日丽,但明天能否再次出游,恐怕难以预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独自游览冶城山的情景,他漫步在秋草小径上,夜宿于冶城东,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在铜壶阁下和石镜坊前,他分别展现了闲适和嬉戏的姿态,随着兴致的起伏,他时而追逐落花,时而静坐流水旁,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末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难以持久的淡淡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览冶城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中“铜壶阁下闲攲帽,石镜坊前戏坠鞭”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闲适和嬉戏,充满了生活情趣,诗人通过“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等句,将自然美景与个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意境深远的艺术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览冶城山时所作,冶城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山峰,韦应物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游览经历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