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暮过石帆下,烂醉夜泊樵风边。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石帆山下夜归

唐·项斯

浩歌暮过石帆下,烂醉夜泊樵风边。

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寒。

作者简介

项斯,字子迁,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830年至883年之间,项斯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但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活动于江南地区,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项斯虽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赫成就,但其文学才华却为后世所铭记。

译文

傍晚时分,我高声歌唱着经过石帆山下,

醉意朦胧中,夜泊在樵风边的河岸边。

梦中魂魄似乎还系在遥远的潇湘岸边,

醒来只见茫茫烟水,芦苇在寒风中摇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经过石帆山,醉后夜泊于樵风边的情景,诗中“浩歌”与“烂醉”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洒脱自在的性格特点,而“梦魂空系潇湘岸”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牵挂或思念,或许是对远方亲友的怀念,或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最后一句“烟水茫茫芦苇寒”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之情寓于苍茫的烟水与寒冷的芦苇之中,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首句“浩歌暮过石帆下”以高亢的歌声和傍晚的暮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豪迈而又不失宁静的氛围,次句“烂醉夜泊樵风边”则通过“烂醉”一词将诗人的醉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夜泊”与“樵风边”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苍茫烟水与寒冷芦苇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之情表达得深沉而含蓄,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捕捉到一些线索,诗人傍晚时分经过石帆山,或许是在游历或归途中,醉后夜泊于樵风边,则可能是诗人借酒消愁、暂时忘却尘世烦恼的一种方式,而“梦魂空系潇湘岸”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亲友或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整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