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桂殿秋

宋·向子諲

秋色里,月明中,翠帘高卷冷香浓,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

作者简介

向子諲(yīn)(1085年-1152年),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历任淮南转运判官、江东转运副使、秘阁修撰等职,绍兴八年(1138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新喻,后复起知全州(今广西全州县)、平江府(今江苏吴县),晚年退居临江,自号芗林居士,向子諲词风清婉,多写优游闲适生活,有《酒边词》二卷传世。

译文

在秋日的景色中,明亮的月光之下,翠绿的帘幕高高卷起,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香气,长久地客居在红尘俗世之中,我已经不再自怜自艾,当我的目光初次遇见那如广寒宫中的仙子般的美景时,眼前顿时一亮,仿佛看到了仙境。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月夜中的所见所感,上片“秋色里,月明中,翠帘高卷冷香浓。”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下片“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则表达了作者久居尘世后的心境变化,以及初见美景时的惊喜与陶醉。

赏析

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上片中的“秋色里,月明中”点明了时间与环境,而“翠帘高卷冷香浓”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香气,下片中的“久客红尘不自怜”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生活的厌倦与无奈,而“眼明初见广寒仙”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所见的美景比作广寒宫中的仙子,形象地描绘了美景的惊艳与脱俗,整首词意境清幽,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向子諲晚年退居临江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于尘世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在退居生活中,他得以远离尘嚣,亲近自然,从而创作出这首描绘秋夜美景、表达心境变化的佳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于尘世生活的淡然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