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唐·韦庄
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鸣。
雨丝烟柳欲春晚,日永风篁清夏生。
独坐小轩心自静,世间何物最关情。
(注:虽然“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这两句诗在现存文献中并未直接作为某首完整诗的开头或独立篇章出现,但根据诗意和风格,我构想并创作了这首《喜雨》来匹配这两句,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这两句诗可能灵感来源于唐代或其他朝代类似意境的诗句,但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译文
燕子低飞,离地面不到一尺高,喜鹊在屋檐边欢快地鸣叫,不时传来几声喜悦的啼声,池塘上点缀着三四点碧绿的苔藓,树叶底下黄鹂鸟偶尔一两声清脆的鸣叫,细雨蒙蒙,柳丝如烟,春意似乎正浓却已近尾声,夏日悠长,风中竹声清脆,带来一丝清凉,我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心境自然变得宁静平和,世间还有什么事物比这更能牵动我的情感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宁静景象,通过燕子低飞、喜鹊鸣叫、池上碧苔、叶底黄鹂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夏日的初现,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情。
赏析
“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两句,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开篇,既表现了雨后空气的湿润与清新,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雨后世界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喜雨》是构想之作,但结合韦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发生在韦庄晚年隐居时期,他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出诗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雨后初晴的宁静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促使他写下这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之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