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晋阳龙起
唐·李隆基
晋阳龙飞云滃滃,
关洛万里即日平。
旌旗蔽日横天半,
铁马金戈扫旧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唐的皇室忠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改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葬于泰陵。
译文
晋阳之地龙旗飞扬,云雾缭绕;
关中洛阳万里之地,近日即可平定。
旌旗遮蔽了日光,横贯于天空之中;
铁马金戈,扫清了旧日的尘埃与战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军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如破竹,迅速平定关中和洛阳地区的壮丽景象,诗中“龙飞云滃滃”象征着军队的威武与气势,“关洛万里即日平”则表达了迅速平定叛乱、恢复国家安宁的决心和信心。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与胜利,首句“晋阳龙飞云滃滃”以龙旗飞扬、云雾缭绕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威武与气势,次句“关洛万里即日平”则直接点明了军队的目标和成果,即迅速平定关中和洛阳地区,恢复国家的安宁,后两句“旌旗蔽日横天半,铁马金戈扫旧尘”则进一步描绘了军队的壮观景象和胜利成果,旌旗蔽日、铁马金戈,扫清了旧日的尘埃与战乱,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与胜利,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朝初期的统一战争有关,唐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统一全国,进行了多次战争,晋阳起兵是唐朝统一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李隆基作为唐朝的皇帝,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军队英勇善战、迅速平定叛乱、恢复国家安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隆基作为一位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历史上并未有明确记载为李隆基所作,但根据诗意和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它可能反映了唐朝初期的统一战争和李隆基对这段历史的感慨与赞美,在本文中将其作者定为李隆基,并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