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的释义

梦梦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

唐·李中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孤舟一夜东归客,离恨江花不解啼。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他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多漂泊流离,常以诗文抒发心中愁绪与对自然的感悟,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旅途风光与内心情感,是唐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译文

风力逐渐增强,使得船帆鼓胀有力,船行更加迅速;船橹的摇动声常常混杂着远处大雁悲凉的鸣叫声,我作为一位孤独的东归旅人,在这漫漫长夜中乘着一叶扁舟,而江边的花朵似乎并不能理解我心中的离愁别恨,依旧静静地绽放,不为我而啼哭。

释义

风力渐添帆力健:形容风力逐渐增强,使得帆船借助风力行驶得更加有力快捷。

橹声常杂雁声悲:船橹的摇动声与远处大雁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孤舟一夜东归客:诗人自比为一位孤独的东归旅人,在夜晚乘舟而行。

离恨江花不解啼: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而江边的花朵却无法理解这种情感,依旧静静地开放。

赏析

这首诗以江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首句“风力渐添帆力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帆船在风力作用下快速前行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次句“橹声常杂雁声悲”却笔锋一转,将船橹的摇动声与大雁的悲鸣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后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比为孤独的东归旅人,在夜晚乘舟而行,而江边的花朵却无法理解他心中的离愁别恨,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旅途中所作,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仕途不顺而四处漂泊,李中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离愁别恨的深切体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