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孤云落日西南望,万叠青山到海涯。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他早年曾受到苏轼等人的影响,诗风清新自然,南渡后,因历经战乱,诗风变得沉郁悲壮,多抒发忧国之思和身世之感,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难道我所追求的道路是错误的,以至于来到了这空旷的荒野?眼前的江涛汹涌澎湃,我又该何去何从呢?独自望着西南方向的孤云和落日,心中无限惆怅,而那层层叠叠的青山一直延伸到海角天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句“吾道非邪来旷野”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的怀疑;次句“江涛如此去何之”则通过描绘江涛的汹涌,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后两句“孤云落日西南望,万叠青山到海涯”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触及的无奈和悲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的反问和次句的描绘,共同营造了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孤云、落日、青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他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历经艰辛,对人生道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迷茫,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远方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陈与义的这首《江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