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穷达皆常事,富贵何妨食万羊。的解释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穷达行

唐·白居易

丈夫穷达皆常事,富贵何妨食万羊。

谁谓吾徒犹爱日,自怜衰病不禁霜。

尘中老尽功名意,梦里归寻海岳乡。

惆怅东篱一株菊,人生几度见重阳。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大丈夫的穷困与显达都是人生常事,富贵之时又何妨大吃大喝,享受万羊之宴呢?谁说我们这些人还珍惜时光,我只自怜自己年老体衰,难以承受秋霜的侵袭,在尘世间,我已经老去了对功名的追求,梦中却常常回到那山海之间的故乡,惆怅地看着东篱下那一株菊花,人生又能几次见到重阳佳节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穷达富贵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年老体衰、归隐田园的向往,首句“丈夫穷达皆常事”直接点明主题,认为人生的穷困与显达都是常态,无需过于在意,次句“富贵何妨食万羊”则进一步表达了富贵之时应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后两句则转向对年老体衰和归隐田园的感慨,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联以“穷达皆常事”开篇,奠定了全诗豁达乐观的基调,颔联则通过对比“爱日”与“衰病不禁霜”,突出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感慨,颈联“尘中老尽功名意,梦里归寻海岳乡”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尾联以“惆怅东篱一株菊,人生几度见重阳”作结,以菊花和重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时期他逐渐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人生穷达富贵的豁达态度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人生和仕途的普遍看法,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