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禹庙
唐·李绅
出门未觉龙钟在,禹庙兰亭又见春。
碧树萦香绕翠流,千峰万壑水潺潺。
风前始觉苍松老,雪后初看古柏新。
欲问兴亡何处是,寒云衰草自纷纷。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官员,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他早年家境贫寒,曾游历四方,后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等职,李绅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悯农二首》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农民的苦难生活。
译文
出门时并未感觉到自己已显老态,来到禹庙和兰亭,又看到了春天的景色,碧绿的树木散发着香气,环绕着翠绿的流水,千峰万壑间水声潺潺,在风前才感觉到苍松已经老去,雪后初晴,却看到古柏焕发出新的生机,想要询问国家的兴亡在哪里,只见寒云衰草纷纷扬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禹庙和兰亭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时间地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己老态的感慨;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禹庙和兰亭的幽静美丽,以及自然界中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景象;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尾联的“欲问兴亡何处是,寒云衰草自纷纷”,更是将个人的感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绅在游览禹庙和兰亭时所作,禹庙是为纪念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而建的庙宇,兰亭则是古代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两者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虑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忧国忧民的传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