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年华如转毂,城头君听角声哀。的释义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不信年华如转毂,城头君听角声哀。

平沙万里,在暮云间。

(注:“不信年华如转毂,城头君听角声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任何一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融入了一个虚构的组合体中,以展现一种意境,真正的《从军行七首》中并无此两句连续的表述,但风格相近,以下解析将基于这种融合后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在遥远的边疆,长云遮蔽了青海的雪山,孤城玉门关在视线中若隐若现,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但他们誓言不破楼兰誓不还乡,守边的士兵望着远方的家乡,满面愁容,思念亲人,在这漫漫长夜,高楼之上的人们也定是在叹息,无法入眠,他们不相信年华会像车轮一样匆匆流逝,但当听到城头上传来的哀怨角声,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哀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通过“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等意象,展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孤独;而“黄沙百战穿金甲”则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最后两句“不信年华如转毂,城头君听角声哀”则表达了战士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战争的哀怨。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士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韧不拔,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将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信年华如转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抗争,而“城头君听角声哀”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哀怨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唐代边塞诗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对战士们的艰辛和思乡之情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边疆任职期间或返回长安后,根据自己在边疆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战士们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