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学襌房杵药声。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闻鹊喜·吴山观涛

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三山,顷刻随浪翻。

风卷白波抛雪壁,初看微月上林梢,塞鸿一字来如线,流水无心响似潮。

魂飞万顷琉璃外,人在三山缥缈间,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学襌房杵药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密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野、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宋理宗宝祐间,以父荫监临安府和剂局药库,景定元年(1260年),为临安府幕属,景定四年(1263年),在溧水(今属江苏)等地任县令五年,后两度至京师充任史馆编校,与修《国朝会要》、《咸淳临安志》,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为两浙运司掾属,宋亡,入元不仕,隐居弁山,后家业毁于兵祸,徙杭州之癸辛街,一心著述。

译文

江水如同天边的碧水一般,染就了一江秋色,巨鳌把三神山背在背上,随着波涛的起伏,三神山在江面上时隐时现,风卷白浪,浪花像雪壁一般被高高地抛起,初升的月亮挂在树梢之上,成“一”字形的大雁飞来,就像一条线,流水无心却发出潮水般的声响。

我的魂魄仿佛飞离了尘世,进入万顷琉璃般的世界,又仿佛置身于缥缈的三山之间,那幽居山林的鸟儿,似乎也在嘲笑我的衰病,故意模仿着禅房里僧人捣药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钱塘江大潮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上片主要描绘了大潮的壮观景象,下片则转而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学襌房杵药声”一句,以幽禽的啼声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自嘲,幽禽的啼声仿佛是在嘲笑作者的衰病,又仿佛是在模仿禅房里僧人捣药的声音,这种巧妙的比喻和联想,既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又深化了词的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周密已经步入晚年,身体状况不佳,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在观赏大潮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也引发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