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桥酒美能来醉,一棹何妨作水仙。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湖

宋·姜夔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菰浦无边水,菱花满目秋。

湖桥酒美能来醉,一棹何妨作水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高远,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姜夔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四方,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在落日余晖中泛舟五湖之上,烟波浩渺之处处处弥漫着愁绪。

千古以来的兴亡更替如同这湖水的浮沉,又有谁来询问这东流的江水呢?

菰草和蒲草无边无际,水面广阔,菱花盛开,满目皆是秋天的景色。

湖桥边的美酒如此甘醇,足以让人沉醉,何不乘一叶小舟,做那自在逍遥的水中神仙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落日时分泛舟五湖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怀,最后一句“湖桥酒美能来醉,一棹何妨作水仙”更是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五湖落日、烟波浩渺、菰浦菱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借古喻今,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而最后一句则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精神寄托,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姜夔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四方,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游历五湖之时,面对浩渺的湖水、落日的余晖和满目的秋色,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在这样一种心境下,诗人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