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贱过门多醉叟,天寒栖亩有余粮。的解释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曝背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奴捶我背,轻手犹嫌重。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强。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望。

不如且行乐,一日三樽酒。

岂知贫贱人,穷愁死门巷。

酒贱过门多醉叟,天寒栖亩有余粮。

吾闻汴州乱,断骨无贵贱。

何乡为乐土,穷达岂殊致。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嘉名。

愿为尧舜民,不作桀纣身。

德乃人之根,财乃身外物。

守道乐为贫,岂是愚与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译文

冬日的阳光明亮而温暖,真是可爱,我把床榻移到向阳的地方坐下,披着皮裘还解开了衣带,小仆人给我捶背,即便是轻轻的捶打我还嫌重,我问自己今年多大了,已经四十岁出头了,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七十岁还能指望什么呢?不如及时行乐,一天喝上三杯酒,哪里知道那些贫贱的人,穷困忧愁地死在了门巷里,酒价便宜,路过家门的多是醉醺醺的老头,天气寒冷,田地里却还有剩余的粮食,我听说汴州战乱,无论贵贱,都遭受了断骨的苦难,哪里是乐土呢?穷困和显达难道有本质的不同吗?安于贫贱的人,自古以来都有好名声,我愿意做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愿做桀纣时代的臣民,德行是人的根本,财富只是身外之物,坚守道义乐于贫困,这哪里是愚蠢和迷惑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晒太阳、饮酒、捶背等生活细节,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贫富、穷达的深刻思考,他感叹自己四十岁已感衰老,不如及时行乐,但又看到贫贱之人生活困苦,心生同情,他通过对比战乱中的苦难,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认为财富只是身外之物,坚守道义、安于贫困才是真正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比自己的安逸生活和贫贱之人的困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中“酒贱过门多醉叟,天寒栖亩有余粮”两句,既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又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白居易通过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贫富、穷达、德行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