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月寄情
宋·陆游
发根萧爽受微风,徙倚阑干月正中。
万籁渐收天欲晓,星河犹在露华浓。
闲来无事心如水,老去多情梦似空。
欲问今宵何处去,清光万里此心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发丝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感觉格外清爽,我倚靠在栏杆旁,正值月挂中天,四周的声音渐渐沉寂,预示着天即将破晓,而银河与星辰依旧在浓厚的露水中闪烁,闲暇之时,心境如止水般平静,年老之后,多情之梦似乎也变得虚无缥缈,想要询问今宵我将去向何方,或许,在这万里清辉之下,每个人的心都是相通的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下的独思与心境,首联通过“发根萧爽受微风”与“徙倚阑干月正中”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月夜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脱,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夜色的深沉与宇宙的浩瀚,通过“万籁渐收”与“星河犹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颈联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其心境的平和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尾联则以“欲问今宵何处去,清光万里此心同”作结,既是对前文的回应,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陆游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发根萧爽受微风”一句,以触觉感受开篇,既描绘了月夜的凉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爽与自由,而“徙倚阑干月正中”一句,则通过诗人的动作与月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颔联与颈联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尾联则以“清光万里此心同”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的喜爱与向往,也寄托了其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诸多变故与困境,在这首诗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诗人对现实的抱怨与不满,相反,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这种态度或许正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自我调适与心灵慰藉,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自然、宇宙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