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大雨落幽并,白浪横山,向岛屿进发,惊涛骇浪拍击着万里长城,城头上,缺啮的齿印,记载着多少沧桑,那是历史的见证,天连水,水连天,天水相接,望中浑如一线,那从水天相接处涌来的层层白浪,就像无数雪山汹涌起伏,又像无数雪白的战马在奔腾驰骤,朝着我们飞奔而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迎着汹涌而来的浪涛,站在大海、长城、群山和疾风之中的交叉点上,浮想联翩,感到无限欣慰和自豪。
附句(非原文直接部分,但符合关键词要求):
空江鱼鳖从龙起,平野雷霆拥马来。
——毛泽东(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构造的附加联想,非原诗直接内容,但风格相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毛泽东
朝代:现代(虽然通常不将现代作品归入传统“朝代”分类,但为保持格式统一,此处注明为“现代”)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译文
(注:由于“空江鱼鳖从龙起,平野雷霆拥马来”并非原诗直接内容,以下译文主要针对原诗《浪淘沙·北戴河》进行)
大雨落在了幽燕地区,白浪翻滚,波涛滔天,秦皇岛外渔舟点点,一片汪洋大海,看不到边际,也不知道渔舟驶向何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临碣石山,写下诗篇,秋风瑟瑟吹来,吹得草木都摇动起来,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人间已经改换了模样!
(附加联想句译文:空旷的江面上,鱼鳖随着蛟龙翻腾而起;广袤的原野上,雷霆般的马蹄声伴随着马群奔腾而来。)
释义
该词上阕描写北戴河壮阔的场景,下阕则抒发词人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意境高远。
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沧桑,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回顾,更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词风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展现了词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
“空江鱼鳖从龙起,平野雷霆拥马来”这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风格上与毛泽东的诗词相契合,都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开会时,第一次看见了大海,触发了词人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沧桑,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回顾和展望,体现了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