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登楼
林间缥缈出层楼,栏角苍茫万顷秋。
山色半开云雾里,水声遥在夕阳流。
风前白发惊回首,月下清樽忆旧游。
无限相思何处寄,天涯芳草自悠悠。
作者:李中(唐)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他的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晚年隐居山林,李中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树林间隐约可见一座高楼耸立,栏杆的角落处眺望,只见茫茫秋色铺满了万顷大地,山色在云雾中半隐半现,水声在夕阳下远远传来,风吹动我头上的白发,让我惊觉时光流逝,不禁回首往事;月光下,我举杯独酌,回忆起往昔的游历,无限的相思之情不知该寄往何处,只见天涯的芳草自由自在地生长。
释义
林间缥缈出层楼:形容高楼在林间若隐若现,缥缈有仙气。
栏角苍茫万顷秋:从栏杆处望去,秋色无边,苍茫辽阔。
山色半开云雾里: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半开半闭的画卷。
水声遥在夕阳流:远处的流水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
风前白发惊回首:风吹动白发,让人不禁回首过去。
月下清樽忆旧游:在月光下独酌,回忆起往昔的游历。
无限相思何处寄:心中的相思之情无法寄托。
天涯芳草自悠悠:天涯的芳草自由自在地生长,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联“林间缥缈出层楼,栏角苍茫万顷秋”以高远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展现了秋日的壮丽景色,颔联“山色半开云雾里,水声遥在夕阳流”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颈联“风前白发惊回首,月下清樽忆旧游”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尾联“无限相思何处寄,天涯芳草自悠悠”以天涯芳草的自由生长,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自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相思之情的无奈与释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隐居山林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自然为伴,以诗酒为友,在秋日的一个傍晚,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心中涌动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