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怀古
唐·李商隐
家近将军觞咏地,身如太史滞留时。
柳色春筵祓锦水,花光晴烛动兰池。
古来节士轻生死,天下英雄识是非。
今日不挥闲涕泪,夕阳空赋断肠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我家靠近昔日将军们饮酒赋诗的地方,而我此刻却像太史公一样被滞留在此,春天里,柳色青青,人们在锦水边举行祓禊之宴;阳光明媚,花光映照着兰池,烛光摇曳,自古以来,有气节的士人都不看重生死,天下的英雄都能明辨是非,今天我不再轻易挥洒闲散的泪水,只在夕阳下空自吟诵着断肠的诗句。
释义
首联“家近将军觞咏地,身如太史滞留时”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颔联描绘了春日里繁华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节士和英雄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尾联以“不挥闲涕泪,空赋断肠诗”作结,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对比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以“家近将军觞咏地”和“身如太史滞留时”两个典故,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颔联的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颈联则通过赞美节士和英雄,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尾联以“不挥闲涕泪,空赋断肠诗”作结,既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又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身处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个人才华难以施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自己如同太史公一样被滞留,无法施展抱负,他也对历史上的英雄和节士充满敬仰,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现实却让他深感无奈和迷茫,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感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