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
醉后偏宜小坐立,幽窗冷雨一灯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1749年—1783年),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自幼聪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学政洪亮吉所赏识,与洪亮吉、孙星衍、杨伦、王昙、王芑孙、马履泰、赵怀玉并称“毗陵七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县学生,三十三年(1768年)中举,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考中二甲第三名进士,授武英殿书签官,但仅在职数月,次年即辞官南归,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于山西运城,年仅三十五岁,黄景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飘泊不定,如同风中飞蓬,悲歌慷慨之气已尽,身世飘零,如同泥中柳絮,徒然赚得薄情负心的名声,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薄酒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宏伟的抱负只能辜负了雄健的胆识,醉后应该更加清醒地站立,幽窗下冷雨伴着凄凉的灯光。
释义
这首诗是黄景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悲愤之作,诗中“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两句,意为微薄的酒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宏伟的抱负只能辜负了雄健的胆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两句尤为精彩,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又展示了其雄健的胆识和宏伟的抱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他自幼聪颖好学,但家境贫寒,生活困顿,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无望,这种种遭遇使得他深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黄景仁的内心世界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