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蜀梦寻》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唤起少年巴蜀梦,宕渠山寺看蚕丛。
云深雾绕千峰秀,水碧山青万壑空。
古木参天遮日月,幽兰遍地吐芳丛。
何时重访巴山路,再觅仙踪入画中。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唤起我少年时期对巴蜀之地的梦想,来到宕渠山寺观看蚕丛氏的遗迹,云雾缭绕之中,千峰秀丽挺拔;碧水青山之间,万壑幽深空灵,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遮蔽了日月的光芒;幽雅的兰花遍地开放,吐露着芬芳的花香,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踏上巴山蜀水的道路,去寻找那传说中的仙踪,再次进入那如画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巴蜀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少年时期梦想的追忆和对巴蜀之地的向往,诗中“唤起少年巴蜀梦”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主旨;“宕渠山寺看蚕丛”则具体指出了诗人所追寻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巴蜀之地的神秘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巴蜀梦”这一线索,将诗人的情感与巴蜀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优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生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他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巴蜀之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神秘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李商隐,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巴蜀之地的向往和对少年时期梦想的追忆,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注:李商隐并没有留下直接以“唤起少年巴蜀梦,宕渠山寺看蚕丛”为句的诗篇,上述诗词及解析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的创作,旨在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的过程。
